
香港人素來喜歡餐聚,但大學畢業後從事飲食業恐怕無幾人,晉身白領似是理所當然,而廚房工作予人油煙多、體力勞動、粗魯幹活等負面印象。30歲出頭的 Andy Dark 是一個經常面露笑容、待人溫文有禮、說話帶有溫度的男生,憑藉廚藝找到自己的出路。
令人意外Andy於大學是修讀金融,而他亦坦言當初因爲父母的期望而選讀,縱然興趣在於藝術創作,還是覺得修讀金融會有更專業的發展,然而大學畢業後他希望追逐自己興趣。本想從事演藝行業但最終赴廚藝學院並投身飲食事業的他,現時憑飲食發展獲得不少媒體採訪,近年更被獲邀為香港電台主持飲食節目,可算是演藝夢成了。
從下廚學做人態度
回想少時曾認為下廚是件簡單事,但發展到對廚藝的熱衷甚至赴法國藍帶廚藝學院學廚,全因一次為媽媽製作蛋糕的經驗。他在整個過程中看見自己的輕率,並體會到當中每個細節都是一門學問。是次體驗不單開啓他對烹飪的興趣,更讓他漸漸感受到每件食物背後的用心,開始以感恩的心去對面眼前的菜餚。
在廚藝學院學習的年間,Andy 學到不少重要的人生課題,於甜品課中他學會透過追溯因由從而取得進步,如求教無門就自己去找尋答案。這口訣除了適用在烹調的過程中,更成為 Andy 事業發展中最關鍵的一步。
不斷探索 創造契機
Andy 於廚藝學院畢業時已立志向星級廚師的方向進發。他眼見歐美廚藝節目多元化,而香港卻只有傳統烹飪節目,便捉住了 YouTube 崛起的機會,於網上開設自己的飲食頻道。他笑言自己稱不上 Youtuber,對於目前網絡影片盛行,他認為可以視為挑戰亦可視為機會,但最重要的還是要靠自身的努力。
曾於加大拿當餐廳學廚,及後回流返港任酒店實習生、私房菜等廚房工作,Andy 輾轉地從不同的工作汲取更多的經驗,逐漸調教出自己的想法。當然單靠於廚房工作可以向行政總廚的方向邁進,但難以將自己的理念想法傳達給更多的人,因此他4年前離開廚房的崗位,擔任 PMQ 味道圖書館的策展人,肩負推廣飲食文化的重任。他感恩當年憑藉 PMQ 這個後台,令自己得到很多珍貴的合作機會,接觸更多的人,繼而成就往後種種的機遇和發展。
驀然回首,在香港狹小而富有活力及濃厚飲食文化之下,Andy 深感自己得到更多的機遇。他坦言一直都沒有明確想要做到的目標,但在不同階段的感受能讓自己從喜惡中尋找想要的路向;至於大膽選擇未有人擔任過的崗位,都只是衡量得失及興趣的決定。
用食物宣揚理念
電影《食神》的經典名句「只要用心,人人都可以係食神」,廿多年後的今日,人人都可以隨手寫食評。將美食視作藝術般看待,固然要追求食物的味道及賣相,但學會欣賞背後的故事,又是另一層次的體會。Andy現時雖已是沙律咖啡店The Salfee Bar的老闆,忙於工作之餘,仍想盡力保留及經營自己的YouTube頻道。他認為人與文化之間理應是相互影響的關係,當然文化傳承是值得敬佩的事,但亦可以隨著科技世代的轉變而發展。他希望運用自己的方式,讓更多人明白每道菜餚不單是當下的感官體驗,更是心機與時間的付出;並透過不同溝通宣揚此信念,讓更多人能持欣賞感恩的心情看待各種事物。
關於 ANDY DARK
Andy Dark(黎建彰)畢業於法國藍帶廚藝學院,一直從事飲食文化相關工作。曾任PMQ 味道圖書館策展人,主理不同飲食與藝術聯乘活動,令飲食愛好者共聚在這個載有飲食歷史文化知識的地方,分享彼此的飲食理念和生活態度。現時亦有在煤氣烹飪中心教授料理課程。
身兼多重身分,Andy 在 2012年開始經營他的個人 Youtube 頻道,親身示範各種特色佳餚,至今已累積約四萬名訂閲者;他亦廣泛受邀,分別在電視節目、網上平台及電子媒體擔任廚師主持或嘉賓,宣揚獨特飲食見解,在不同活動中擔任煮食示範工作,亦為客戶於各個社交平台推廣其活動及產品。
擁有豐富餐飲經驗、飲食文化知識,Andy一直深信食物是凝聚眾人的最好媒介,「吃」的層次是每個人應有的追求,亦是生活樂趣所在。憑藉對食物的專業及熱情,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,是他最樂見的事情。
網頁:http://www.chefandydark.com/
Youtube:http://www.youtube.com/andydark/
Facebook:@ChefAndyDark
Instagram: @andy_dark